多年来,人们对两岸通婚的普遍想像是:大陆女嫁台湾男,以及大陆配偶社会经济地位不及台湾配偶。不过,这样的想法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逐渐增多,大陆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两岸婚姻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再是“大陆女配台湾郎”的“孔雀东南飞”“单向输出”的状况了。“台湾女嫁大陆郎”的个案正在逐渐增多。大S、刘若英等等女明星的风光“陆”嫁,逐渐巅覆人们对两岸婚姻结构的传统认识。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大陆女性嫁给台湾男性和台湾女性嫁给大陆男性的比例大致达到7:3,两岸通婚的择偶渠道日趋多元化,婚姻质量和婚姻结构不断改善,后者比重明显增加,趋势更加明显。当然,这其中也并不都是象汪小菲和大S这样的“明星”婚姻,更多的是在平淡的相知相守中感受两岸婚姻的酸甜苦辣。高雄市新住民经济发展协会理事长王成滨和高雄市两岸友好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郑明珠就是这样的一对夫妇。

  “你们考虑好了吗?”

    按他们的话说,两人的婚姻是办公室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理智选择。当时的王成滨在大连的一所大学里当老师,业余时间到一家台资公司兼职,而郑明珠正是这家企业的首席顾问。两人都是1963年生人,又是办公室里恰好的两位未婚人士,考虑到两个人的个性、工作默契,在交往两年之后,决定牵手。

  那是1996年,台湾方面对大陆配偶的政策还很严苛,包括入台的配额限制,每年必须返回大陆183天,依亲居留没有工作权等等,两岸关系阴晴不定,沟通协商管道不够畅通,大陆方面也不鼓励涉台婚姻,两人到沈阳民政厅办理结婚手续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插曲,王成滨说:“当时有个女同志,她说你们真的想好了吗?涉台婚姻我们不鼓励。现在两岸还有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两地婚姻以后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你们要再想想看。她又给我一段时间让我想想。然后我就想了大约三十多分钟。然后说不用考虑了,因为我们要赶火车到山东创业了。于是,章一盖,她就说恭喜你们,完成了你们的结婚手续。就这样我们就结婚了,我们之后就赶火车去山东。这就是我们结婚的过程,一点也不浪漫。”

  王成滨常常说自己是一个往外跑的命,太太明珠骨子里其实也是一个向往游走生活的人,他们婚后家庭的规划是在大陆生活,行走于不同的城市。明珠告诉我,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有人说一辈子要环游世界,但是我们说,大陆这么大,如果每个城市都能踏遍那也不简单。”

  假如说,两个人的生活就象这样在大陆继续下去,两个人的生活也许就会这样波澜不惊地过下去了,可是,按王成滨的说法,“命运偏偏让我遇到了一个台湾的女生”。后来因为妻子罹患甲状腺慢性病,考虑到台湾健全的健保制度,2005年,王成滨终于放弃了近10年的坚持,下决心与妻子到台湾生活。高雄,王成滨之前也曾去过,但定居和过短期的生活还是有差别的。

  王成滨说:“如果是过客,可以不用去考虑身边环境、人群或者社会的形态。只需要走马观花。可如果我们要在一个地方生活,就要去了解和适应当地的环境、人文和社会的行为方式。对一个分隔50年多年,不同习惯的人来讲,要来适应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刚到台湾时,感到很亲切,山和水都和家乡一样。早上醒来的时候,往往有个错觉,好像还置身在大连的家中。但当自己打开电视、行走在路上的时候,就会恍然觉得已经是身在异乡为异客了。”

  在台湾南部高雄,大家多习惯用闽南语交谈,这对于王成滨这位北方人来说,是很难习惯的。就是上街买个便当,别人用闽南话问句:“大碗?小碗?”都让王成滨感到难以应对的尴尬。

  作为前往台湾的大陆男性配偶,王成滨有幸运的一面,也有倍感压力的地方。幸运的是因为之前一直在大陆生活,他到台湾即为长期居留,两年后就取得了身份证,避开了台湾对大陆配偶设定的严苛政策规范。台湾社会对大陆男性配偶的歧视也相对要少一些;然而,作为一个男人,不能参与工作,不能承担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才是内心最煎熬的事。王成滨告诉我说,他曾有整整三年时间走不出去,成为社会的边缘人:“以前在大学当老师,到这边来以后一下子变得闲闲的,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难免有心慌的感觉。刚来时有新鲜感,看看电视也能打发一天的时间,可是日子就了,就觉得无聊、无奈。想再回到大学讲台很困难,因为需要学历认证,适应不同的教学大纲、不同的讲课理念;做别的又没有一技之长。怎么办?好心人就帮忙,让我当大楼管理员。”

  大楼管理员实际上就是大陆平时所说的“门卫”,相对于一位大学老师来说,从事这份职业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但当时的王成滨都想接受,他的想法是:“我总不能待在家里。”是太太明珠的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你从前当老师,站在亮闪闪的讲台上,意气风发,今天你真的去做管理员,你当时的鸿鹄之志还有吗?时间久了,是不是就变成了一只麻雀的心理了,不再想展翅高飞了?”。

yin8910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